打“低脂”“无糖”概念,曼可顿因虚假宣传将(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06年,宾堡集团在华设立宾堡(北京)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切片面包、花式面包、蛋糕、汉堡、三明治等预包装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8年6月
2006年,宾堡集团在华设立宾堡(北京)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切片面包、花式面包、蛋糕、汉堡、三明治等预包装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8年6月28日,宾堡集团宣布以2亿美元完成收购曼可顿商标及100%股权。
宾堡集团总裁Daniel Servitje当时表示,曼可顿已在中国主要城市建立庞大的客户群,其生意能补充并增强宾堡现有产品组合、分销网络和生产设施,为宾堡提供了开发品牌烘焙产品以及开拓餐饮渠道的市场机会。
在2020年财报中,宾堡集团特别强调收购曼可顿产生了显著的协调效应,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市场。在烘焙业内人士看来,宾堡与曼可顿“联姻”,对C端市场主要竞争对手“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形成了南北包围之势。

宾堡已与曼可顿“联姻”。图/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摄
三万资本研究报告显示,桃李面包、曼可顿、达利旗下美焙辰是线下商超渠道短保预包装烘焙产品的典型代表,主打“中央工厂+批发”模式。不过从市占率和产能布局来看,宾堡在C端市场与桃李面包还存在一定差距。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桃李面包在全国19个区域建立了生产基地,有37家主要子公司。与之相比,曼可顿在中国仅有4家公司,服务于北京、上海、四川和广东及周边地区。企查查显示,宾堡(北京)食品有限公司有8家分公司,主要分布在济南、天津、沈阳、石家庄等北方区域,其中有2家分公司处于注销状态。
据接近宾堡的供应商市场经理周永怀(化名)了解,在C端市场,宾堡、曼可顿与桃李面包的客户群体、价格区间相似,属于对标产品。相比而言,桃李面包品牌更加强势,渠道下沉、线上销售表现也比曼可顿优秀,这从北京、上海消费者对两个品牌的触达率就能看出。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部分商超、便利店发现,曼可顿、宾堡、桃李面包、美焙辰是商超、卖场主要销售的预包装烘焙品牌。而在便利蜂等便利店渠道,往往只看到桃李面包的身影,宾堡、曼可顿会出现在部分社区超市。
尽管C端表现不及桃李面包,但周永怀认为,宾堡在B端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其汉堡坯等产品供应的都是麦当劳、肯德基这类全球性品牌,针对本土客户的内部研发也在进行。
对于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地位,曼可顿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目前宾堡在华有10家工厂,是宾堡集团全球化布局的重要市场。在B端,宾堡集团与多家世界快餐连锁企业、航空公司、大型企业合作,提供汉堡坯、热狗坯、切片吐司等原料;在C端市场,通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布局,以及宾堡和曼可顿的双品牌运作,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宾堡集团面向C端共销售100余款产品,覆盖全国数万家售点。
竞争激烈抢玩“健康”概念
事实上,曼可顿不是首个在营养成分声称上出现问题的烘焙品牌。
2021年8月,上海市消保委官方微信发布检测报告显示,号称销售第一、薇娅带货、丁香医生推荐的“田园主义全麦面包”,实测能量高出宣传值40%,碳水化合物比标称值多出约16%。上海市消保委认为,低标乱标是不诚信行为,更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对此,田园主义品牌创始人朱江涛通过视频致歉,称自己作为“企业一号位”管理失职。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作为一种以轻食、低热量为主要卖点的食品,其能量、碳水化合物等含量是消费者做出购买选择时非常重要的参考信息。如果企业虚标这些对消费者很重要的信息,无疑会对消费者构成欺骗或误导。”
烘焙品牌喜欢在营养声称上做文章,与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传统商超渠道,曼可顿要面对桃李面包、美焙辰等同类品牌产品的直接竞争。除传统烘焙品牌外,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马大姐、盐津铺子等休闲食品也纷纷推出自有烘焙产品,烘焙和鲜食已成为许多便利店、饮品店自有品牌的发力方向。
和君咨询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面包属于高频次消费产品,毛利相对较高,具有很强的“便利”属性,因此很多上规模的便利店连锁体系将面包品类纳入自有品牌和商品战略体系。而便利店渠道的兴起和自有品牌的推出,对传统商超渠道的同类产品会形成一定竞争压力。
压力从财务数据上就可以看出。2020年,桃李面包净利润下降13.51%,迎来近十年首降。对于如何破局,三万资本在2021年发布的烘焙调研报告中提到,新鲜、健康、低糖、低油的短保和中保烘焙产品,是目前资本和创业者青睐的烘焙业态之一。
文章来源:《中国糖料》 网址: http://www.zgtlzz.cn/zonghexinwen/2022/0315/867.html